教育科研科研课题

我校申报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8:31 栏目:科研课题 发布单位: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 点击量:1083 【公开】

 

 

2017年市学会“十三五”课题预审申请书

课题名称: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立德树人”这样一个总的要求变得更加具体、更加可操作。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教师,如何教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因此,在教师的职业生涯培养中就应该基于核心素养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合理,以便培养出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学生

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在于:第一,通过研究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拓展专业知识,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从学科中心转向育人中心,形成专业心理品质的发展等。第二,作为一个实践活动整体的动态研究,具有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乃至推进改革的全局性的意义。第三,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探讨营造书香校园、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树立自主发展意识、加强校本教研、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转变对职业认识、改善教学方式等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综合性、可操作性、创造性的原则和策略,促进学校管理朝着科学化、人文化方向发展,同时也是保障素质教育推进的积极举措。

随着本课题的深入探究,参与教师将不断拓宽自身的专业发展空间,提升教学品质。因此这样一个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必将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必将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核心概念界定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包括三大领域、6项指标,即文化修养、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项指标。 

【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主要是指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专业思想,教师本身的价值观应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和谐。二要理清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等关系拓展专业知识改善教学方式,以知识为依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认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三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要从学科中心转向育人中心。四要形成专业心理品质的发展,如坚定的理想信念,爱生、爱教育、爱国的情感,广阔、动态、创造性的思维,积极乐观的性格等。

此外,还要不断提升文化修养开阔人文视野、坚持科学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自我超越、自我实现“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能力

研究目标

1.形成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完善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校级名师的系统培养机制。完善“青蓝工程”培养制度、校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校级“名师”评选制度,用激励管理制度,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形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模式。

3.研究的目旨在探索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情感的有效途径。

研究内容

1.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培养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2.科研课题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推动教师核心素养的落实。

3.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将培养立德树人思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贯穿教师发展的全过程。

2开展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

3)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开发促进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模式。在政治、数学、历史等学科率先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4让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提高核心素养的创新点。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形成课程体系。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分析文献资料进一步理清思路,为课题研究提供观察的视角、有意的启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问卷调查法:进行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

3.行动研究法: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开发促进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模式。在政治、数学、历史等学科率先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行动研究用行动研究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

4.访谈法:本课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访谈中,借助于教师的自我陈述,了解我校三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需求。访谈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得到的收获、体会,及存在的问题,用访谈法跟踪了解教师在课题研究前后的变化。

5.叙事研究法:本课题在“书香校园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的研究中,用到叙事研究法。在“书香校园活动”、“校本课程感受”等研究中,用叙事研究法征集师生的读后感、课程开发实践中的幸福感受,并将此征集成果集结成册。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64月—20172月)查阅分析文献资料进一步理清思路。开展问卷、访谈,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并做核心素养培训。成立课题组,进行开题论证,确定实施方案。

2.实施与阶段总结:(20172月—20195月)

1)把学习培训放在首位,提供发展的外部条件。将培养立德树人思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贯穿教师发展的全过程。开展“读书提升核心素养”营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开发促进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模式。在政治、数学、历史等学科率先开展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3)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形成课程体系。

4)开展多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开展“新秀杯”“创优杯”“鸿涛杯”展示课等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增加教师的生活情趣和生命活力;

5完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阶段成效分析。

    3.总结成果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再调查。从各个层面总结实践研究成果,进入结题反思和成果验证。

预期成果

1.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2. 完善新任、骨干、优秀三类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制度

3.成果文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教学课例、读书随笔集等)

4.校本教材》出版使用

5. 评选表彰教坛新秀、校级学科带头人、校级名师。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核心素养”共得到425 条结果, 检索“核心素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相关的研究文献很少

北京师范大学姜宇辛涛刘霞林崇德教授在中国教育学刊 2016年6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一文中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根本要改善教材编写结构和教师教学方式基于核心素养指导考试评价是抓手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考试评价、改进考试内容、创新评价手段方法。其中“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是关键要建立通用教师能力(即教师核心素养)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机制”。该文章坚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中指出:为了将核心素养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即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数字化素养、学会学习、人际关系、跨文化和社会素养、公民素养、创业素养、文化表达。只有促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鼓励他们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方法,才能将核心素养促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姜月在《教育导刊》2016(11)《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一文中指出: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四方面进行专业发展,一要树立“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专业思想,二要在量、质、结构上拓展专业知识,调动学生学会认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要从学科中心转向育人中心。三要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四要形成专业心理品质的发展,如坚定的理想信念,爱生、爱教育、爱国的情感,广阔的、动态的、创造性的思维,积极乐观的性格等。

河南师范大学胡书英在《教育科学论坛》2016年10月《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理论探索》一文中指出:以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一是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二是变重学科知识为重能力素养,三是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另外教师还要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转变评价方式等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目前,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属于理论层面,研究者基于自身的经验或通过哲学思辨、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并对如何使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促进提出了设想,有“纸上谈兵”的意味,我校的研究尝试利用相关理论指导实践进行探究,使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ppt].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 林崇德.对未来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J].北京:课程.教材.教法,2016

4. 黄四林; 左璜; 莫雷; 刘霞; 辛涛; 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 ,2016

5. 姜宇; 辛涛; 刘霞; 林崇德.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 ,2016(6) 

6. 林崇德.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 ,2016(06)

7.王新皓.立德树人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素养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2016(5)

8. 周丽军. 谈核心素养:“教书”到“育人”的深化[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3)

9.张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及其启示[J]. 教育导刊,2016(7)

10.姜月.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导刊 ,2016(11)

11.孙思雨.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J]. 基础教育研究,2016(09)

12.胡书英.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理论探索[J]. 教育科学论坛,2016(10)

13.刘国飞; 张莹; 冯虹. 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 教育导刊 ,2016

14.曹婷.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鲁东大学,2016

15.吕晓蕊.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J]. 华东师范大学,2016

16.张华.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全球教育展望,2016

17. 施久铭. 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 人民教育,2016

18. 辛涛; 姜宇林崇德;师保国; 刘霞;.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 ,2016

19. 赵学昌. 把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20. 刘晟; 魏锐; 周平艳; 师曼; 王郢; 刘坚; 陈有义; 刘霞. 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0485号   鄂ICP备13001992号算法推荐相关举报入口
客户服务热线:4001801818 校园开放平台
学校地址:天津市天津市河东区广宁路15号    联系电话:13333333333     联系邮箱:13333333333@huijiaoyun.com